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三年行動計劃(2021—2023 年)
為加快推進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,提升產業基礎 高級化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,根據《廣州市構建“鏈長制”推進產 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的要求,制定本行動計劃。
一、指導思想
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 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會精神。深入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廣州重要批示指示 精神,牢固樹立“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”的發展理念, 遵循“科學發現、技術發明、產業發展、人才支撐、生態優化” 全鏈條創新發展規律。充分發揮廣州人工智能場景應用廣、產業 生態全、人才基礎好的優勢,聚焦細分領域創新,實現關鍵技術 突破;堅持融合應用導向,培育核心產業集群;圍繞算法算力提 升,營造行業生態體系。通過智能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智能化, 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城市發展,實現老城市新活力。構建應用 驅動、技術引領、產業協同、生態培育“四位一體”發展格局,將 廣州發展成為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、應用示范和產業發展高 地,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。
二、工作目標
構建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“鏈長制”,通過開展“十百千”戰略 發展計劃,建設 10 個人工智能產業園,開展 100 個人工智能典 型場景應用示范,培育 1000 家左右人工智能企業,到 2023 年, 全市人工智能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,科技創新發展水平邁上新 臺階,人工智能新技術、新業態、新模式不斷涌現,基本建成創 新要素齊全、創新氛圍濃厚、創新協同良好的產業鏈體系。實施 “2+4+N”產業培育工程,將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、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作為產業鏈原始創新、產業孵化 主陣地,遴選我市“造車健城”4 條人工智能優勢賽道(“造”—AI+ 先進制造、“車”—AI+車輛交通、“健”—AI+健康醫療、“城”—AI+ 城市治理),每條賽道遴選一批重點培育企業,包括產業龍頭企 業、高成長性企業、頂尖團隊創業企業等,形成百花齊放、相互 使能的人工智能產業新生態。
三、主要任務
(一)開展固鏈行動,為產業發展提供策源動力。
1.布局前沿基礎理論研究。以突破人工智能基礎機理、模型 和算法瓶頸為重點,布局人工智能前沿基礎理論研究,推進深度 學習理論研究,在遺傳算法、神經網絡、類腦智能與腦機接口、 遷移學習等前沿理論及技術領域實現突破。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 基礎研究投入力度,吸引和凝聚國內外優勢研究力量在穗開展人 工智能前沿領域科學研究。推動在穗高校、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聯合有研發基礎、資金基礎的企業積極承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— 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廣東省自然科學 基金等國家、省重大戰略布局任務。(牽頭單位:市科技局,配 合單位: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)
2.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。探索建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多方共建共享機制,引導具備條件的高校、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 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。推動建設粵港澳科學大數據研究 院,實現互聯共享和運行態勢集中展示,開展科學大數據云服務 基礎應用研發工作。充分利用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現有資源, 加快推動廣州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建設,夯實我市人工智能 算力基礎,解決大規模 AI 算法計算、機器學習、語音圖像處理、 科學計算和工程計算需求,加速垂直行業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 落地。(牽頭單位:市發展改革委,配合單位:市科技局、工業 和信息化局)
3.構建開放協同創新平臺體系。依托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 東省實驗室、廣州“鯤鵬+昇騰”生態創新中心、華為(南沙)人 工智能創新中心等基礎研究平臺和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廣 州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研究院等高水平創新研究院的引領示范、 人才集聚作用,搭建人工智能技術公共服務平臺、多場景訓練與 測試驗證重點實驗室等一批人工智能應用測試實體,從源頭上推 進人工智能原始創新、自主創新。全力扶持人工智能鏈主企業建設廣州國資國企云平臺、廣州信創云平臺等數字化業務支撐平 臺,引領我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。支持龍頭企業牽頭,聯合產業 上下游企業、高校院所、專業機構等,共同建設人工智能重點領 域技術創新平臺,著力建設佳都科技智慧交通、云從科技人機協 同、歐派協同設計與制造、金域醫學臨床檢驗與病理診斷、廣電 運通金融智造與服務、科大訊飛機器人智能交互等省新一代人工 智能開放創新平臺,圍繞平臺打造技術生態和產業生態。面向產 業鏈賦能側與應用側,建立綜合公共服務平臺,形成人工智能行 業應用、產品、技術及服務方面的評測方法與工具,開展人工智 能成熟度評價,構建數據安全、算法模型安全保障機制,促進 AI 精準賦能,提升人工智能應用安全性與可信性。(牽頭單位: 市科技局,配合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,各區政府)
(二)開展強鏈行動,為產業升級提供創新引擎。
1.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。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,組織重 大科技專項攻關,重點在類腦智能與腦機接口、語音識別、圖像 識別、無人駕駛、智能機器人、無人機、智能家居等核心領域取 得一批攻關成果。制定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技術路線圖,推動廣 州市人工智能產業在生態建設、行業應用、產業賦能等方向高質 量發展。開展數據標簽與標注標準化技術、數據智能學習技術、 數據引擎與數據服務技術、智能診斷和基因治療技術等攻關,著 力突破計算機視覺應用技術,重點在圖像識別與理解、視頻處理與摘要生成、超輕量視頻超分、三維視覺等核心領域實現突破。 大力促進自主無人智能技術攻關,重點突破自主無人系統計算架 構、復雜動態場景感知與理解、實時精準定位、面向復雜環境的 適應性智能導航等共性技術。推進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攻關,重點 推進深層語義理解、邏輯推理決策、知識圖譜、自然語言對話等 關鍵技術研發,強化結合多種語境信息的語用計算研究。(牽頭 單位:市科技局,配合單位:市發展改革委、工業和信息化局、 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)
2.推動傳統制造產業智能化升級。以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為 契機,推動制造企業建設復合場景、跨領域的工業智能應用平臺、 工業大數據云平臺及工業互聯網等平臺。加大首臺(套)重大(重 點)技術裝備研發投入及產業化,建設一批智能示范工廠和數字 化車間,推進智能制造升級。依托智能裝備、無人駕駛、智能機 器人、無人機、智能家居等領域的產業基礎,提升研發設計、生 產運營、遠程運維服務、供應鏈管理等智能制造水平,突破新型 傳感器、智能測量儀表、工業控制系統、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和減 速器等核心裝置。充分發揮汽車、醫療、能源、制造以及超大城 市運行管理等資源優勢,加強傳統優勢產業與人工智能技術融 合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,配合單位:市發展改革委, 各區政府)
3.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園區蓬勃發展。推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、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,圍繞“一 區三城”,通過重大項目牽引,試點示范帶動,引導區域特色化 發展,形成“核心引領,多極聯動、同頻共振、開放共享”的人工 智能創新空間格局。實施“一區一園一項目”,重點建設 10 個人 工智能產業園,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。以黃埔中國智 能網聯國家創新中心為載體,重點推動百度國家智能網聯云控平 臺落地,構建以“智能網聯”為特色的數字經濟特色產業集群;以 天河軟件價值創新園為載體,加快發展計算機視覺、語音識別、 自然語音理解等智能系統解決方案,推動園區打造成國家級軟件 產業示范基地;以南沙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為載體,重點開 展人工智能核心算法、技術標準和應用規范等研究,建設成為國 際人工智能核心技術試驗區和人才高地;以廣州西岸產業園、番 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價值創新園為載體,開展智能汽車智能感 知系統、車載計算平臺和操作系統等技術研發,打造智能汽車領 域創新高地;以越秀黃花崗科技園為載體,重點從技術應用、產 業智能、數字政務三個維度,依托重大平臺和應用場景推動產業 發展,打造超高清技術、地理信息、智慧商貿、智慧金融、智慧 文旅、智慧醫療、智慧教育、智慧政務等八大應用;以從化明珠 智慧產業園為載體,重點發展 5G、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及 電子器件、傳感器、機器人等智能制造產業,打造數字經濟要素 齊全、業態豐富的產業園區。(牽頭單位:市發展改革委,配合單位:市科技局、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商務局,各區政府)
4.推動人工智能企業“專精特新”發展。在智能網聯、語音識 別、圖像識別、智能機器人、虛擬現實等新興領域加快打造一批 人工智能全球領軍企業和品牌。加強人工智能企業培育工作,引 導人工智能中小企業創新發展。支持人工智能企業積極申報高 企,挖掘和培育更多獨角獸、隱形冠軍企業。引導創投等各類社 會資本加大投資力度,支持企業做強做優做大,到 2023 年實現 培育 1000 家左右人工智能企業。(牽頭單位:市科技局,配合 單位:市地方金融監管局)
(三)開展補鏈行動,為“雙鏈”融合注入韌性。
1.補齊核心關鍵器件產業鏈。基于廣州市集成電路產業基 礎,重點布局以智能芯片、智能傳感器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核心關 鍵器件研發與制造,支持具有本地深度神經網絡推斷計算能力的 智能芯片研發設計,建設廣州智能芯片產業集群。推動智能傳感 器研發與芯片制造、智能產品研發等相關產業深度合作,實現全 產業鏈協同創新。面向 5G(第五代移動通信)、物聯網、汽車 電子、智能終端等領域,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、具 有行業影響力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。(牽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 化局,配合單位:市科技局、商務局)
2.補齊人工智能場景不足短板。以先進制造、車輛交通、健 康醫療、城市治理等應用領域為牽引,強化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場景建設,面向人工智能重點應用領域開展 100 個人工智能典型場 景應用示范。加大應用場景開放力度,以龍頭企業為牽引,圍繞 場景打造技術和服務生態,促進應用場景與適應經濟需求應用緊 密結合。(牽頭單位: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、發展改革委,配 合單位:市科技局、工業和信息化局、交通運輸局,各區政府)
3.推動智能產品多元化發展。著力解決關鍵智能化產品儲備 不足問題,重點支持智能綜合便民、智能安防、智能網聯汽車、 智能機器人、虛擬現實等關鍵智能產品研究、生產、應用和推廣, 以市場為導向促進智能產品多元化發展。大力推進面向社會治 安、工業監控以及自然災害等多種場景的智能安防解決方案應 用;計算機視覺、大數據、車聯網、自主決策控制等智能技術在 無人駕駛領域的集成應用;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技術在高強 度、高柔性、高潔凈度、高危險、高質量等制造領域應用,推動 企業扎根場景深挖落地應用,促進人工智能產品產業化發展。(牽 頭單位:市工業和信息化局,配合單位:各區政府)
4.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。圍繞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目標及 現有產業基礎,聚焦產業發展重點領域,統籌各區差異化布局, 深入開展產業鏈補鏈招商。完善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鏈創新體 系,建立健全信息數據共享機制,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及產業切 實發展需求,制定產業鏈招商清單及工作計劃,強化人工智能產 業鏈精準招商,推動人工智能核心要素資源集聚。發揮產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,提升精準招商能力,提高招商競爭力,通過引 進上下游產業鏈項目,實現產業資源利用率最大化。強化區域產 業聯動合作、融合發展,營造良好的招商環境,充分發揮市場在 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促進優勢資源融入產業發展。(牽頭 單位:各區政府,配合單位:市科技局,市商務局)
(四)開展穩鏈行動,為產業發展營造多元創新生態。
1.建設多層級人才培養體系。以人工智能產業應用為導向, 加強人工智能基礎教育,以中山大學、華南理工大學、廣東工業 大學、廣州大學等高校為頭陣,在高校中加強基礎學科建設,培 養交叉學科背景人才。推動開設類腦智能、未來網絡、高級機器 學習、量子智能計算等高級課程,為人工智能領域多種層次人才 培養提供支撐。支持開展人工智能競賽,支持社會機構開展人工 智能技能培訓,鼓勵進行形式多樣的人工智能科普創作。依托各 類研發創新平臺,大力引進和培養人工智能領域各類高、精、尖 人才和研發團隊。加強人才服務,對高端緊缺人才在住房、入戶、 醫療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支持。(牽頭單位:市委 組織部,配合單位:市科技局、教育局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, 各區政府)
2.營造良好多元創新生態。建立人工智能多元創新文化氛 圍,行業協會加大溝通交流活動,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,發揮 科技中介如成果交易等機構的作用,提供專業化、社會化服務。建立人工智能數據標準、測評、知識產權等服務體系,為我市人 工智能技術應用提供應用標準、部署指南、實踐案例。支持創辦 世界級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大賽,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性、 高端化賽事,吸引人才、資本、技術等資源聚集,逐步形成“政 府引導、企業運作、學術互動”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體系。(牽 頭單位:市科技局,配合單位:各區政府)
四、保障措施
(一)組織保障。 以“鏈長制”為抓手,成立廣州人工智能產業“鏈長制”工作專 班和人工智能專家咨詢委員會。搭建“政產學研金”相結合的人工 智能產業發展聯盟。建立市、區、企業三級聯動機制,協同推動 重大規劃、重大政策、重大工程、重點項目、重要資源和重要工 作的配置及落實。對接國家、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工作部 署,引導、督促各區、各部門、各企業形成合力,形成高效協同 的任務推進機制。
(二)政策保障。 研究制訂《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政策十條》,切實推動 資源要素向產業鏈集聚、政策措施向產業鏈傾斜、工作力量向產 業鏈加強。加大對我市人工智能企業的培育力度,引導和鼓勵培 育企業開展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。探索我市人工智能企業自主技 術的推廣應用政策,將我市人工智能企業的產品、技術、平臺、項目納入政府采購目錄,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采購支持。科研 機構、高等院校科研人員在與企業共同開展研發時,鼓勵關聯單 位對新產品、新技術共同出資成立公司,探索核心技術骨干以技 術入股,推動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轉化。按規定對符合條件的人工 智能企業給予稅收優惠。加大對人工智能人才的遴選支持,確保 個人、企業及時有效享受科技創新獎勵、優惠、補貼政策。
(三)資金保障。 加大財政資金對人工智能技術、產品、平臺以及示范應用創 新等方面支持力度。率先推行“一鏈一行”工作機制,完善人工智 能產業鏈發展金融服務體系,加快促進成果轉化、產業發展和項 目建設,發揮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作用, 引導合作銀行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科技企業信貸支持。支持持牌 融資擔保機構對屬于人工智能領域企業提供貸款擔保,探索知識 產權質押貸款等金融產品創新,對符合條件的人工智能發展項 目、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等優先提供信貸支持。
(四)監管評估。 建設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庫,支持行業協會聯合“鏈主”單位構 建并完善人工智能綜合評價指標體系,從基礎支撐、創新能力、 融合應用、產業運行、環境保障等方面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態勢、 特征、成效進行評估。加強人工智能產業市場監管和知識產權保 護,營造公平、健康、有序的人工智能產業市場環境。構建動態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評估評價機制,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,加強 產業發展政策績效評價,做好政策動態調整,提高扶持政策的精 準度和有效性。加強人工智能發展的潛在風險研判和防范,加大 對人工智能產品開發、成果應用等領域的監管和科技倫理風險評 估,完善數據監管治理體系,確保在數據處理、安全隱私和應用 服務等方面的規范和保護。